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一生亲自接生数万名婴儿,自己却无儿无女,错过婚姻和爱情。
享有“东莞母婴摇篮”盛誉的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里,医护人员将余桂珍教授看作“东莞林巧稚”,65岁的她未婚未育,40余年来,她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助产事业中,全心全意守护母婴安全。
(资料图)
上个月,第33届国际助产士联合会大会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余桂珍受邀参会,向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助产士介绍了她在助产工作中的创新理念和做法,获得与会者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助产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风险系数最高的岗位。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在国际助产领域的影响力提升背后,是余桂珍多年如一日为东莞助产事业发展倾注的心血,为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助产士付出的汗水。
作为全国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助产专家之一,余桂珍以医院为家,一年到头住在医院宿舍和助产门诊室,方便她随时跑去产房接生。她无限热爱助产事业,一生都在奉献,名利对她而言渺小得微不足道。
年轻时的余桂珍曾先后到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进修,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交流。而成名后的余桂珍则多次受邀到北京、上海等地国内最著名的医院和医学院授课,传授经验。
她勤奋好学,常年坚持阅读中外最新医学资料,潜心研究助产方面的常见病、多发病,对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随时可能夺取孕产妇以及胎儿生命的疾病有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
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水疗在产程中的应用,率先在国内开展多种非药物分娩镇痛、自由体位分娩、导乐陪伴分娩等研究。她与医疗专家配合,成功使许多疤痕子宫产妇自然分娩。她接生的婴儿已经上万名,称得上“万婴之母”。
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护理学会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全国首批母婴友好示范医院、全国示范孕妇学校、东莞市特殊护理专科(助产)培训基地、中德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粤港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018年,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还牵头成立了东莞市妇幼保健助产专科联盟;2019年荣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予的推广产科管理服务新模式示范项目“突出成绩奖”,获得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荣誉;2022年被评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科助产士培训基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乳喂养指导中心优质单位。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袁伟芬对余桂珍钦佩有加。知名妇产科专家、原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隗伏冰教授说,余桂珍为东莞乃至全省全国的助产事业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就是林巧稚一样的人!”
隗伏冰至今还记得2015年她“三顾茅庐”请余桂珍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情景。很多年前,两人就熟识,在东莞妇产领域的学术活动中两人常常碰面,余桂珍的专注、专业、进取让隗伏冰大为赞叹。
但直到余桂珍在东莞另一家医院退休返聘两年后,隗伏冰才觉得机会来了,“那时,国内很多大医院都高薪来聘请她,我找她谈了三次,希望她到我们医院来,站在市级平台上,提升全市助产水平。”
余桂珍犹豫很久,她不忍辜负原先工作的医院的厚爱,但又迫切渴望将东莞的助产事业做强做好,为东莞创建一个全省全国都知名的助产专科。最终,她听从内心的召唤,成为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员。
从那以后,余桂珍白天出助产门诊,晚上到产房接生。隗伏冰为她在医院行政楼的楼上安排了宿舍,可她常常就睡在助产门诊室的检查床上,她就想离产房越近越好,产房有事她随时就能赶去。
过年过节,遇到产房人手不足忙不过来,余桂珍就会跑到产房帮忙。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中心主任孙曼娜说,“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有空余桂珍就一定在产房,我们排班排不过来了,她总会来支援。”
在孙曼娜看来,“余桂珍是将助产工作当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那一部分,再没有比她更热爱助产工作的人了。她认真、执着、敬业的态度,她高超的助产技术,是我们每个助产士学习的楷模。”
分娩中心(产房)副护士长黄玉枚2015年7月从南方医科大学毕业来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当助产士,8年来,得益于余桂珍的严格教导,她和同事们在助产技术和学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们都非常尊敬她,很多我们处理不了的产妇,她会来做个案指导,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在余桂珍身上,黄玉枚看到了拼搏、奋斗的乐趣,学到了把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作为人生的梦想和追求。
6月30日,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组织的今年第二期“助产士门诊实战培训班”结业,由余桂珍带教,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学员在实践中完善助产专科理论,提高助产能力,将实实在在的干货带回了家。
8月1日,今年第三期“助产士门诊实战培训班”又将开班。这些年,余桂珍每年都会在4月、6月和8月开设这样的培训班,市内、省内、国内众多医院都会抓住难得的机会,选派人来跟她学习。
余桂珍诊室的墙壁上,几十面锦旗诉说着她用真心、爱心、细心、耐心,换来患者和家属的信心、舒心、顺心、放心;上百封饱含着真情的感谢信,见证了她的不辞劳苦、始终如一、永不言弃。
余桂珍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助产是一种患者以生命相托的职业,是值得我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的事业。我之所以选择这项事业,是因为我想用我全部的技术和爱心去帮助那些热爱生命的人们。”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陈治家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